首页 > 资讯 > 正文

雅居乐再次配股筹资3.9亿港元 偿债高峰下房企融资仍艰难

2023-08-03 14:02:48   来源:界面新闻  

在房地产销售端以及融资端均未有明显改善的情况下,房企仍未走出生存困境,没有谁敢保证不会成为下一个陷入违约漩涡的企业。

为了获取更多现金流,坚守公开债务零违约的雅居乐已启动去年11月以来的第四次股权融资,但受股价下跌影响,预计筹集资金比前三次都会更少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据雅居乐8月1日公布,其拟以先旧后新方式配售3.46亿股,占扩大后股本6.86%,每股1.13港元,较7月31日收市价1.38港元折让18.12%。

此次配售事项所得款项总额预计约3.91亿港元,净额约3.87亿港元,拟用作偿还现有债项再融资及一般企业用途。

雅居乐此轮首次配股融资是在去年11月16日,配售价格为每股2.68港元,较前一个交易日折价17.8%,最终筹集资金净额约7.83亿港元;第二次配股融资在去年12月20日,配售价格每股2.32港元,折让17.4%,最终募集资金6.17亿港元。

今年1月11日,雅居乐启动第三次股权融资,以每股2.25港元的价格配售2.195亿股股票,筹集资金4.89亿港元,主要用于偿还2025年到期的本金为5亿美元的无抵押债券的尚未偿还票息付款、现有债项再融资及一般企业用途。

雅居乐惯用的股权配售方式是先旧后新,即先将大股东现有股份配售给新投资者,然后公司发行新股补齐大股东所出售股份。相较于直接发行新股,先旧后新方式时间短、效率高,同时配售给投资者的股份没有禁售期,可以让投资者实时买卖,较受资本市场欢迎。

通过这四次股权融资,雅居乐累计筹集资金约为22.8亿港元。

除了雅居乐外,还有不少房企也都选择通过配股来补充资金,相较于债券融资,股权融资不会增加企业的负债。

不过,不同于A股及H股上市房企,雅居乐、碧桂园这类港股上市的红筹股配售时不需要证监会审批,发行更为迅速,大概在发布股权融资计划后一周左右完成,因此也可以看到,这两家房企也是此轮股权融资潮中配股次数较多的代表。

就在雅居乐发布配股计划的同日,资本市场也传出碧桂园将按每股1.3港元配售18亿股股份的消息,并称配股融资所得的约23.4亿港元用于偿还债务。不过,碧桂园随后澄清道,并未就建议交易订立最终协议,且现阶段并不考虑建议交易。

如此看来,雅居乐能够再次筹划配股融资算是不错的结果。

相比港股股权融资仍有一定空间, A股上市房企的融资却仍未有真金白银落地。

据界面新闻了解,去年11月A股房企股权融资全面重启以来,已有超过30家涉房上市企业筹划股权再融资,但大部分已有预案的上市房企股权融资申请都还在审批流程中,招商蛇口、保利发展、中交地产、大名城、福星股份等少数几家完成审批,但目前未有成功发行股份的案例。

对于雅居乐来说,股权融资虽然存在摊薄原股东权益的弊端,但已是其目前能拿到的成本最低且相对畅通的的资金。

可以看到,去年11月支持房企融资的“三支箭”发出后,地产行业融资环境虽有所改善,但整体并不明显。

中指研究院指出,2021年下半年地产行业已经开始进入下行周期,融资规模大幅回落,2023年上半年延续了下降态势,但降幅已大幅收窄。

据中指研究院统计数据,2023年1-6月,房地产行业共实现非银类融资4041.7亿元,同比下降16.2%,。其中信用债同比下降7.0%,海外债下降34.6%,信托下降69.6%,ABS下降4.5%,各渠道同比均出现下降,其中海外债、信托锐减,信用债成为融资主力。

从发行结构来看,信用债的发行主体以央企、地方国企为主,今年上半年国央企发行占比近90%,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;民营房企发行占比相比去年同期微升0.6个百分点。

亿翰智库认为,虽然“三支箭”发出后行业融资有所改善,但是信用资质稍差的企业融资改善并不明显,加之销售持续承压,对行业流动性危机发酵仍不可掉以轻心。

在房地产行业艰难复苏的背景下,房企自身“造血”能力也依然未得到修复。据界面新闻不完全统计,截至7月31日,已有超70家港股及A股上市地产企业发布了今年上半年业绩预告,其中,约有44家预告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亏损,占比超过六成。

去年同期还盈利33.5亿元的雅居乐也难以避免,今年上半年已预告亏损。

在自身“造血”能力受损的情况下,雅居乐无疑需要更多靠外部融资来偿还即将到期的债务。

据界面新闻了解,去年8月,雅居乐扛过了偿债高峰,最近一笔到期的美元债将是2025年1月到期的本金为5亿美元的无抵押债券。不过,雅居乐2023年还有一笔10月到期的境内公司债,总规模约为12亿元。

事实上,不仅雅居乐,地产行业三季度也将迎来一轮偿债高峰。

据中指研究院统计,截至2023年6月末,2023年下半年房企尚在存续期的债券余额为4361.6亿元,一年内到期余额为9277.6亿,其中信用债占比64.3%,海外债占比35.7%,境内债务偿债压力较大。三季度为仍为偿债高峰,单月到期余额近九百亿。

亿翰智库指出,在销售承压和信用脆弱的环境下,只要企业资金面稍有裂缝,都极有可能形成恶性循环,导致销售和融资的不断恶化,最终可动用资金走向枯竭。

(文章来源:界面新闻)

关键词:

推荐内容

Copyright www.caikuang.gangao.com 版权所有
网站备案号:京ICP备2023022245号-31
邮箱:435 226 40 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