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羊城晚报讯 驻京记者刘克洪、王莉报道:“侨批,侨批,跨洋过海,生生死死一信牵;侨批,侨批,望眼欲穿,魂归故里的执念。侨批……”4月3日至4日晚,由珠海市委宣传部、珠海高新区管委会出品,珠海演艺集团倾力打造的民族歌剧《侨批》作为“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”在国家大剧院歌剧院上演,感人至深的演出,让不少观众感动落泪。
演出现场 珠海演艺集团供图
作为珠海首部民族歌剧,《侨批》同时入选了文化和旅游部“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”及“历史题材创作工程”重点扶持剧目,并获得2023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。该剧集聚了作曲家孟卫东,编剧王勇,导演廖向红、邓一江,指挥朱曼、樊洁,青年歌唱家吕薇、李扬等国内一流艺术家助阵,由珠海歌舞团演出,宁波交响乐团伴奏。
侨批,是海外华侨通过民间渠道及金融、邮政机构寄回国内眷属、附有汇款的书信及其回文的统称,是一种“信汇合一”的载体,被称为跨越大海的来信,在广东、福建沿海地区曾兴盛一时。民族歌剧《侨批》将一纸侨批具象化,通过在舞台上艺术化、人性化的创作呈现,展示了苦难时光里义薄云天的同胞情,折射出中华民族根植于骨髓、流淌于血脉的家国大爱。2013年,侨批档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《世界记忆名录》,目前中国侨批存量最多的广东和福建两省,共有超16万件侨批被列入《世界记忆名录》。
在这纷繁的侨批中,最令编剧王勇震撼的是一封写给妻子的“批”,上面除了汇款凭证,还写着“不要卖女儿”,这也成了《侨批》故事的灵感来源。民族歌剧《侨批》从华工梁诚如为阻止女儿像自己一样被卖,急忙赶赴家乡却海上殒命,临终留下的一封“批”开始,串起迫不得已卖女的梁董氏和梁彩云母女、久卧病榻的婆母、一诺千金的侨批局主事唐有信夫妇、与梁诚如感同身受的众多华工的故事。
“只有用人性的、人情的表达,才有可能打破时间的壁垒,在情感层面上更加贴近当年的华侨和华工,从而让‘侨批’不再是博物馆橱窗里的陈列品,让历史不再是冷冰冰的文字和图片,让故事更具人性的温度,成为一道温暖人心、触动人心、震撼人心的光。”王勇表示。
“修铁路、挖煤、种稻……在侨批博物馆保存的一幅幅历史图片中,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华工在异国他乡的艰辛,对故土、对家乡、对亲人的怀念,带着深深的乡愁。”导演廖向红说。
“我们要把华侨的爱国、爱乡、爱亲人的主题,这些苦难岁月当中,海外侨胞凝聚的爱国情怀,侨批局表现出的诚信搬上舞台,让全国人民来了解岭南文化,感受广东的文化魅力。”珠海演艺集团艺术总监邹建红说。
关键词: